今古文创

今古文创

2025年10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今古文创》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泛社科类型优秀理论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     展开

类型

周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0.00 ¥6.00
目录

文学评论

从重“时”到重“色”
【摘要】《诗经·周南·桃夭》中“桃”意象的象征含义经历从重“时”到重“色”的转变。通过对“桃”意象的原始意义进行解读,其作为婚姻适时之象征是最初的运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历经魏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桃”意象逐渐超越了原始...
抽象的同情
【摘要】 D.H.劳伦斯(D.H.Lawrence)在评论性文章《惠特曼》中批评惠特曼诗学中的“同情”是“抽象的同情”,结合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关于民主与同情的论述,惠特曼诗学或得到了一种有效的辩护:民主诗学与抽象同情有内生关系。共...
论方东树《昭昧詹言》中师法论的特点及其意义
【摘要】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于师法对象、师法内容以及诗人总体发展三个层面为后进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师法途径。这套师法途径遵循“登高自卑”的逻辑,有着易教、易学、易出成果的教学优势,体现出以教学为导向的师法特色。《昭昧詹言》中的师法论,既是...
黑白场域间的边缘人
【摘要】福克纳的第七部长篇小说《八月之光》以杰弗生镇的种族紧张关系为背景,探究了乔·克里斯玛斯这一黑白混血儿的身份焦虑与悲剧成因。杰弗生镇作为一个黑白人种划界居住的特殊场域,两大种族隔离明显,却又在克里斯玛斯身上交汇,使他找不到身...
缅甸小说《情侣》中主人公貌迎貌成长历程研究
【摘要】《情侣》由缅甸作家詹姆斯·拉觉所著,于1904年出版,是缅甸现代小说的先驱,也被称为“缅甸第一部现代小说”,在缅甸文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出发,对文中主人公貌迎貌的成长历程进行分析,其大致经历了天真、...
《齐东野语》“诗用史论”说发微
【摘要】周密《齐东野语》最先关注到咏史诗和史论文之间的关联,提出“诗用史论”的现象。《齐东野语》举出的六个例证,虽其中存在用法不明与考据有误的现象,但所用诗文范围之广、考证之详,足以证明周密对此问题关注研究的深入程度。宋代论史之盛与史论在政...
蔡崇达《草民》中的人性光辉与乡土情怀
【摘要】蔡崇达新作《草民》以闽南东石镇为背景,刻画了一群如野草般坚韧的乡民形象,展现他们面对苦难与失意的挣扎与互助。书中通过老中青三代人的感人故事,传达了生生不息的韧性精神和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作者以“返乡”为主题,探讨现代人的身份认同与精神...
袁枚的“赤子之心”美学理想
【摘要】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出“赤子之心”的诗学主张已经超越了诗学范畴,成为他理想的人生状态与审美意趣。袁枚的“赤子之心”美学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概括为针对诗人创作状态与情感提出的“痴心”,重个人生动之真“情”,雅好诗“趣”与食“趣”的...

文学研究

放翁词巴蜀地域书写探究
【摘要】陆游一生创作成果丰厚,被誉为作诗最多的诗人,而其词作相较来说颇为稀少,仅144首。陆游早年“以余事作词”的态度使得人们普遍忽视了其词的艺术价值,本文旨在以陆游入蜀为官期间所创作的45首词作,从地域文学角度探究放翁词羁蜀时期的情感抒发...
赵树理小说中的古典元素
【摘要】赵树理大众化、通俗化的文学创作继承并创新了民间文艺和古代文学,为解放区和革命文学提供了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本文通过结合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传统模式、叙事艺术和语言特色三方面,来阐述古代文学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通过对延安时期赵树理小...
清代藏彝走廊竹枝词所见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摘要】藏彝走廊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民族走廊。清代竹枝词中涉及了大量藏彝走廊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细节与历史状态。本文从竹枝词所记录的官员、商贸、民众的交往,语言、文字、文化的交流和社会互嵌、婚姻血缘、共同信仰的交融等三个层面,来探究历史上藏...
空间转换与亡国之思
【摘要】汪元量是宋末元初的著名诗人、词人与宫廷琴师。其创作的诗词作品以亲历者的独特视角记录了宋元朝代更迭时期的历史事件,以补充正史中的缺失部分。同时,他还用自己的诗词作品表现出了对于南宋王朝覆灭的反思,并对元朝政府的行为进行了严厉地批判,因...
新时期以来吴越小说中的“桥”意象分析
【摘要】吴越作家在文学创作中,通过具象客体的桥梁建构起抽象的“桥”意象,深入地体察绵延于吴越历史之中的文化根脉。当“桥”意象被视为一种承载文化意义的符号系统时,它能够捕捉到吴越民众的情感指向,反映出吴越经济社会的脉动,并感知到吴越民众的民族...

文化集萃

荀子“心可以知道”探析
【摘要】“心可以知道”是荀子在《解蔽篇》中提出的命题,其中的“心”有情欲心、自主心、道德心和认知心四种意涵;“道”是指人为构成的礼义之道,人的认知心可以认识礼义之道,基于认知心可以作出道德抉择。“心可以知道”是一个弱形而上的命题,不是一个直...
周敦颐的“动静观”
【摘要】体用关系作为中国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是构建中国哲学体系的重要基石。而“动静观”作为中国哲学体系的诸多模块之一,当然也不例外。周敦颐从体用关系出发,在宇宙“生生”的大背景下,通过对“无极而太极”“诚”“神”等概念的提出与完善,不仅实现...
论北宋靖康年间朝廷对徽宗旧臣的处置
【摘要】本文以北宋靖康年间朝廷对徽宗旧臣的处置进行研究,聚焦“六贼”及其党羽的政治命运。通过梳理靖康前后“六贼”集团的兴衰历程,分析钦宗朝廷处置徽宗旧臣的政治动因和具体措施。靖康年间对徽宗旧臣的处置既是新朝建立后巩固政权的必要举措,也是应对...
浅析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思想
【摘要】本文聚焦于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思想展开剖析。首先介绍了弗洛姆对自由问题的论述,梳理了自由概念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进而阐述弗洛姆独特的自由观,其中消极自由的孤立无援、意义缺失以及积极自由实现所需条件的难以满足,共同构成其“逃避自由...
浅析清代济宁的茶馆文化及其影响
【摘要】济宁是清朝运河沿线重要的商业城镇,运河沿线经济关乎济宁的商业发展状况。商业带动娱乐休闲业的发展,茶馆作为典型的娱乐休闲场所,其兴盛侧面反映出清代济宁的发展情况,展现了当时济宁民众休闲娱乐的方式。本文依据现存史料,对清朝济宁的茶馆进行...
法兰克福学派异化思想研究
【摘要】法兰克福学派结合了马克思异化思想和卢卡奇物化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法兰克福学派异化理论,丰富了异化的范围,扩展了以往异化理论的研究视角,深入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但因为没有触及异化的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局限。当...
劳动解放的成因、困境与出路
【摘要】《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系统展示马克思劳动理论的经典著作。在这本书中,马克思通过批判拉萨尔主义对劳动的错误认识,解蔽了劳动的本质与价值,确证了劳动解放的成因;洞悉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真实发展状况,阐发了劳动解放的阻碍所...
浅谈陈安仁的教育思想
【摘要】陈安仁是近代的一名史学家,他的一生主要从事历史教育和历史研究,由于时代因素和个人自身求学与从教的经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其内容涉及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作用、教育方针、普及乡村教育、教师观、大学教育等等。虽然他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带...
在全球史视野下研究中国史书写
【摘要】全球史是二战后新兴的世界史书写流派,在全球史理论所提及跨文明、去中心化等新思路,跳脱出单一国别、区域的研究框架,为各领域的史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中国与世界》一书是全球史理论和方法应用的范例。在全...
火炮简史:从东方起源到西方崛起,再看晚清困境
【摘要】本文以火炮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火炮的发明、西传、东渐的发展过程,着重讨论了火炮在晚清的发展困境,展现火炮跌宕的生命轨迹,分析火炮由“中国长技”到“西方利器”背后深层次的技术与社会原因。中国作为火炮起源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自明朝以后...

文艺观察

河北戏曲文化空间保护研究
【摘要】河北戏曲文化承载着河北省的历史和地方精神,河北戏曲文化空间保护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调查问卷分析可知,河北戏曲文化空间保护在感知空间维度、构想空间维度和生活空间维度均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分别从文化自信、资源整合和文化多元角度...
《出走的决心》:女性主体性建构与女性视角叙事的创新范本
【摘要】《出走的决心》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自我觉醒意识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在压抑与反抗中的挣扎与突破。影片通过多线叙事结构、多维象征手法以及多元角色塑造,探讨了女性在面对社会压迫时的抗争路径。李红、苏晓雪等细腻而复杂的女性形象,既凸显了女性...
电影《珀尔》主体建构的拉康式解读
【摘要】镜像阶段作为拉康理论的出发点,于1936年发表,并具有外在统一性,从个体成长开始伴随人的一生。缇·威斯特导演的恐怖电影《珀尔》,讲述了女主人公珀尔梦想成为一名舞蹈演员,但受到父权社会以及母亲的控制,最终误入歧途的故事。她在...
当代艺术实践中艺术符号与精神性的联系
【摘要】基于符号学理论,解析当代艺术实践中艺术符号与精神性的深层联结。通过重构苏珊·朗格的“情感符号”理论与皮尔斯的三元符号模型,论证艺术符号如何通过形式逻辑承载情感,并实现精神性转化。研究聚焦三大实践路径:自然元素的隐喻编码(如...

文化传播

基于三美论的《飞鸟集》汉译比较分析
【摘要】许渊冲在翻译理论“三美论”中指出,翻译诗歌,要尽可能地传达出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本文拟以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诗歌《飞鸟集》(Stray Birds)为例,从“三美论”的角度,将冯唐的译本与郑振铎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详细探...
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浅析《面纱》张白桦译本
【摘要】本文旨在探析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具体表现,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对英国女性主义小说《面纱》的中文译本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使用增补、加注和劫持三种典型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揭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如何展现女性意识、挑战传统翻译观...
曹文轩小说《青铜葵花》中的地域文化及其俄译研究
【摘要】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已被译为多种语言传播至海外,该作品深刻的情感描绘和细腻的人物刻画打动了无数读者,作品中丰富的地域文化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重点研究《青铜葵花》中地域文化元素的独特性,分析作品...
张培基散文英译中的形式意义探析
【摘要】散文翻译属于文学翻译范畴,是推动中外文学交流、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刘宓庆“意义六分说”中的形式意义为研究视角,探析张培基散文英译中所反映的形式意义。 【关键词】张培基;散文翻译;刘宓庆;形式意义 【中图分类号】H3...
历史知识翻译与家国情怀传播
【摘要】习总书记指出,有效地讲述中国故事,广泛地传播中国声音,并全面、立体地展现真实的中国面貌,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使命。中国咏史怀古诗蕴含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家国情怀,传承并表达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基于知识翻译学的“真善美”翻译...

文化综合

“惨淡”词义考
【摘要】本文理清了“惨淡”这一词语及相关形式(“惨淡”“黪淡”“惨澹”“黪澹”)之间的关系,并梳理了“惨淡”5个义项的引申途径。指出“惨淡”的“苦费心力”义并非假借自“黪淡”,而是对其引申义“脸色憔悴,凝重”的再度引申。“惨淡”的“苦费心力...
讷河方言的派生词及词缀
【摘要】讷河方言归属于东北官话黑松片下的嫩克小片,在收集和整理方言词汇后,发现其内部存在大量的派生词和丰富多彩的方言词缀。讷河方言派生词主要有前缀式和后缀式两种构成形式,比较特殊的前缀有“精、稀、确、焦、煞、瓦”等,后缀有“乎、性、挺、道、...
“哥”字研究述评
【摘要】在全面搜集整理学界“哥”字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法,结合汉语方言材料对“哥”字的来源及其词义演变进行分析评述。笔者认为表“亲属称谓”义的“哥”源于语言接触,鲜卑族西迁与汉族相互融合,鲜卑语“阿干”一词被借入汉语后,按...
《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中东北方言的使用特点及应用价值
【摘要】《乡村爱情》是以东北方言为载体的农村题材系列电视剧,剧中东北方言的使用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既让观众感受到东北方言幽默亲切的表达,也让我们感受到东北独特的农耕文化、饮食文化以及日常生活气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北方...
贵州方言“抵”字研究
【摘要】“抵”字自在战国时期出现,其演变由象形逐渐方正化,单用或组词情况很丰富,除在官方词典中对其有详细释义及举例说明外,在方言志中也有部分对其释义及组词情况有所说明。经过查阅贵州方言材料,可发现该字在贵州方言中的使用相当灵活,不仅继承古代...
文化语言学视域下的泰安方言俗语
【摘要】方言俗语是民众口头上的话语,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透过方言俗语可以窥见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从文化语言学视域来看,泰安方言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生产劳动文化、物质生活文化、观念文化、地理文化,反映了泰安人民的辛勤劳作、...
《尼山萨满》语篇复现衔接手段研究
【摘要】本文从篇章语言学视角出发,基于衔接理论对满族神话小说《尼山萨满》(海参崴本)中的复现衔接手段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复现衔接手段在增强《尼山萨满》语篇的连贯性、结构完整性以及语义逻辑上发挥了关键作用,既增强了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的叙事...
网络时代称谓语的泛化现象研究
【摘要】近年来,称谓语“宝贝”的泛化意义被广泛使用。“宝贝”由具体名词发展为称谓词,经历了漫长复杂的变化。在网络语境下,逐渐泛化为对恋人、朋友甚至陌生人的称呼形式,其使用人群和指称对象仍在不断扩大。这一泛化现象体现出民众对于亲密关系的追求,...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7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今古文创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今古文创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