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家

国画家

2024年06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国画家杂志创刊于1979年,融艺术理论与作品欣赏为一体,其刊物的主要栏目包括专题研讨、艺术批评、学术研究、画家介绍、画家...     展开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9.80 ¥11.89
目录

中国画学会

在“艺海同行·邵昌弟、郭怡绘画之路展”上的讲话
编前语:2024年8月18日,“艺海同行·邵昌弟、郭怡绘画之路展”于北京书画频道美术馆盛大开幕。本次展览是中国画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郭怡先生及其夫人邵昌弟老师的艺术回顾展。展览共汇集了这对贤伉俪的百余幅绘画作品以及诸多珍贵图片与文...

学术研究

现代文人画学问答(四)
邓晃煌:当下有一批这样的画家,他们以宋元绘画笔墨和构造为宗,言必称“古意”,对于“创新”则嗤之以鼻。这样的画看起来很兴旺,他们自诩是“文人画风”,以中国画“正宗”自居,对于这样的画您怎么看? 洪惠镇:所谓宋元笔墨和构造,也需要具体分析。我在...
范宽《溪山行旅图》取材探源考察
历史上记载范宽《溪山行旅图》取材的原型是终南山,这已经成了一个定论。当我们到范宽的家乡陕西铜川照金一带,去看看那儿的山水,你就会忽然明白,范宽的山水画其实就是来源于此地的山川,他画的是家乡的山水。这次应陕西铜川美术馆馆长赵清和西安美术学院教...
求真与救国
摘要:清末民国时期,由于社会语境转变以及金石学的发展,博古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发生了一些转变。许多文人和金石学家参与其中,一方面他们注重传统器物与文字考据价值,另一方面他们又将西方的写实绘画技巧与“求真”的社会思潮相融合,进而拓展了博古画的类型...
清同光时期青铜器全形拓的异地流通与区域互动
摘要:清同光时期是晚清青铜器全形拓鉴藏、流通最为繁荣的阶段,不仅传拓技艺较以往有了大幅度的进步,全形拓的流通范围与频率也远超嘉道咸时期。同光时期全形拓的流通主要由陈介祺、潘祖荫、吴大澂等上层文人士大夫推动,主要流通区域包括北京、山东、江苏、...

艺术批评

用光影呈现中国文化精神
近年来,画家刘云的中国画创作成果丰硕,令人瞩目。从创作题材来看,他不断突破,在现实、想象与奇幻的领域持续探索,在作品中融入了多元的表现手法与创作风格。其中,既有展现新时代绿水青山的佳作,也有对生态文明进行深入观照的全新尝试。从意境营造的角度...

画家心语

瞬间的厚度
玻璃保温杯,静静置于桌角。看到的瞬间我会想到什么? 可能自语:“哦,词典上怎么解释的?这是用于喝水的、玻璃质地的、有保温作用的杯子,大概就是这样吧!” 也可能自语:“它坠于地,碎成一片。光线照射,闪闪烁烁。这是苏东坡‘击空明兮’追溯的‘流光...

院校文萃

当代中国画主题性美术创作与白描艺术的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白描艺术的历史沿革与艺术价值的回顾,指出在现代岭南画学的影响下,白描艺术也是新中国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的重要力量之一,但因时代的发展在当代以宏大叙事为主流的当代国画创作当中,白描艺术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为了能更好地参与新时代中国...
传统与活化
摘要:高校山水画临摹教学是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途径,但在现代社会面临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创作能力与临摹脱节等挑战。为提升教学质量,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引入创新方法如多媒体互动教学,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此外,拓展教学资源和...
论石涛诗画中的黄山形象
摘要:黄山是石涛艺术生涯中的一个关键点,对石涛的绘画风格与绘画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选取石涛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黄山画作进行分析,首先,从石涛的个人角度出发,从他的生平交游中分析他创作黄山画的原因,并对他的黄山画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次,从...
挟技以游:曾鲸凹凸法生成考辨
摘要:曾鲸凹凸法,是在应邀写真的挟技以游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挟技走出故里莆仙,安居嘉兴,流寓金陵,足迹遍及江南。在所习故里传统写真技法基础上,不断吸收不同地域绘画技艺,尤其与金陵诗社、松江派、禅宗及社会各文化层的交游,催生出中国画史上最大...
刘抗及其绘画艺术
刘抗,1911年生于中国福建省永春县,五岁到十五岁在马来亚度过。他幼时即展现出对绘画的热情与天赋。1926年2月到中国上海入暨南中学,不久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主攻西洋画。上海美专秉持“发展东方固有艺术,研究西方艺术蕴奥”的宗旨,主张东西方...
浅谈郭熙《林泉高致》中体现的绘画文人化过程
摘要:书画自唐代起逐渐成为文人雅士间追逐风尚的重要部分,至宋代,绘画的“文人化”已有明显的表征。本文主要对北宋绘画“文人化”进程中,宫廷画师郭熙的思想进行分析与总结。根据郭熙的画作与论作中阐述的思想观念及对后世的影响,笔者认为郭熙虽然不是文...
‌谢徐之争与《雪竹图》的艺术特色析辩
摘要:《雪竹图》作为一幅引发艺坛广泛讨论的焦点作品,其真伪之争不仅凸显了书画鉴定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更为我们深入探究其艺术风格和技法特点提供了契机。围绕这幅作品,谢稚柳与徐邦达两位书画鉴定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他们的不同视角和鉴定路径为我们...
由仕女画审视明代服饰艺术发展的时代性
摘要:明代仕女强调一种纤细、柔弱的美感,这与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相契合,与唐代仕女的丰腴之美截然不同。由于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强调个人内心的体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加之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化蓬勃发展,市民趣味在此时期仕女画的服饰上有所体现。...
青绿山水中的美学意蕴:以敦煌早中期石窟壁画为中心
摘要:青绿山水画作为我国山水画的重要分支,其发展脉络清晰。敦煌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山水画的演变步调基本一致,但又显示特立独行的一面。用“以图证史”的方法,探讨敦煌早中期石窟青绿山水画的风格变化及美学旨趣,可窥见该艺术形式在古代绘画发展...
论《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与楚汉辞赋之互文性
摘要:由于文化和地域的相关性,出土于楚地的汉初《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与楚汉辞赋具有互文性。在意象营构上,《帛画》和辞赋建构帝宫意象群和幽都意象群,表达了古人对天上和地下的想象;在情节叙述上,《帛画》和辞赋呈现升天书写,形成升天、西游昆仑...
隐逸之境
摘要:隐逸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体现了不朽的精神旋律,长期以来影响着中国社会。在王朝统治的后期,许多文人志士因无法忍受官场的尔虞我诈,常以“隐士精神”为个人发展的宗旨。王蒙一生徘徊于出仕与隐逸之间,他的仕隐冲突成为其思想人格的突出...
图像再现与空间转换
摘要:长期以来,敦煌莫高窟第249窟窟顶南披《西王母出行图》备受学者的关注,本文试从图像描绘与空间设置的视点进行探析,认为该披壁画是在延续河西地区早期民间神仙思想的基础上,营造佛教与道教同处的仙佛世界,其图像式样、艺术风格是在汲取中原艺术因...
论刘松年《江乡清夏图》中“清夏”主题的活动意象
摘要:《江乡清夏图》是南宋画家刘松年创作的一幅表现乡村夏日消暑的卷轴画,画卷中关于“消夏”主题的人物活动图像有两层潜在的话语意涵:一是宋代文人雅士崇尚在乡村空间中的隐逸文化生活,二是从图像生产的需求角度分析,基于文人雅士悠闲的乡村生活场景是...
花鸟画创作现状与生活的关系
摘要:花鸟画属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部分,有着辉煌而悠久的历史。现当代花鸟画在传统花鸟画底蕴深厚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时代元素。而西方思潮的涌入、科学技术的革新,又促使花鸟画不断探索创新,呈现出独特而多元的艺术风貌和发展态势。本文在剖析现当代花鸟画...
浅谈中国历代女性书画家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历代女性书画家,揭示女性书画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多重背景下的身份认同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复杂关系。根据历史文献与相关记载,本文将系统分析女性在书画艺术领域的历史存在表现及其背后的性别意识形态。通过“性别视角”剖析和“...
谈山水画写生中的文化积淀与创新
摘要:写生是实现山水画自然美到艺术美的转化的重要环节,画家是实现山水写生从自然美到艺术美转化的媒介。要实现山水写生时从自然美到艺术美的转化,画家就必须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积淀传统文化底蕴,以学问为画,以儒道思想为本,以技法为体,以创新为标,...
艺术价值与文化策略:河西走廊匾额文化的历史溯源和文旅融合
摘要:河西走廊大量古建筑上存有匾额,装饰在门庭、堂室、牌楼、城门等。匾额的题写内容与表现形式融汇了历史史实、传统书法、雕刻工艺、礼仪风俗、伦理道德等地域文化特色。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文物古迹中为数众多的书法匾额的梳理与溯源,在充分认识匾额的文...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71.34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国画家

杂志价格:¥11.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国画家

杂志价格:¥11.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