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规划

上海城市规划

2024年02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上海城市规划》创刊于1991年,是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管、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科技类双月刊。入选我国建...     展开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30.00 ¥18.00
目录

时间城市规划

凯文•林奇的时间城市设计思想解析与启示
摘要:凯文?林奇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设计理论家之一,其著作《此地何时:城市与变化的时代》(What Time Is This Place?)开创性地将时间概念引入城市设计,拓展了人们对城市时间性的认识,为城市设计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系...
面向时间的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探索
摘要:城市是空间与时间维度的复合统一体和巨系统,但自现代以来对城市的关注普遍偏向空间,而忽视时间。为此,聚焦于城市设计,回顾现有理论对时间的思考,展示从长周期历史时间转向日常时间的范式变化,阐述以凯文?林奇提出的精度、周期、幅度、速度、同步...
面向社区生活圈的行为—设施时空匹配度评价
摘要:从居民日常行为视角评估设施供需关系,是诊断生活圈范围内设施布局不合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已有研究主要从空间视角入手,较少考虑时间维度上的动态变化。基于居民行为活动差异进行时间段划分,利用POI数据和手机信令数据,提出一种面向社区生活圈的行...
24小时城市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摘要: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背景下,城市的运行和生活呈现出全天候的特征,24小时城市理念应运而生。首先,探讨24小时城市的概念、发展历程及推进策略;通过梳理24小时城市发展的4个阶段,揭示其内涵已由单纯促进夜间消费转向兼顾社会公平。其次,以伦敦...
时空行为视角下上海市早高峰拥堵的形成模式与规划应对
摘要:从时空行为视角溯源导致拥堵的出行原因,有助于理解拥堵形成的时空全过程。以上海市早高峰期间常发拥堵路段与机动车出行为研究对象,使用手机信令数据与交通态势数据进行交通流分配,还原出行的时空轨迹,从空间、时间、行为3个维度刻画早高峰拥堵形成...
上海市双职工育儿家庭的时间压力与分工特征
摘要:双职工家庭在育儿阶段遭遇的多重时间压力,是我国城市居民家庭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然而,针对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仍十分匮乏。基于上海2018年时间利用调查数据,分析了双职工育儿夫妻的时间利用特征,剖析了夫妻的时间...
上海市工作人群手机使用特征及对时空利用的影响
摘要: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推动着居民日常活动时空利用的重构。利用上海时间利用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并估算其均值,探究了不同手机依赖度人群时空利用的差异。研究发现:①越年轻、学历和收入越高、居住在离市中心越近地方的办公室工作人群,对手机...

规划实践

人本视角下多维数字技术在总体城市设计中的集成应用探索
摘要:数据环境和数字技术的协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市设计的技术方法创新,为在城市尺度范围分析人本尺度的高精度数据带来可能。基于空间格局、空间秩序、风貌品质和公共活动等城市设计重点关注领域,对既有城市设计研究中的数字技术进行梳理,构建一个重点适...
重点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规划实施协同模式的探讨
摘要:为推进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保障海绵城市规划有效实施,亟需优化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的落实模式。结合上海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实践,总结目前“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近期项目库计划”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的不足之处...

城市研究

基于温室气体清单的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碳定量研究:分析框架、核算方法与规划模拟
摘要:碳排放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相关政策制定和行动选择至关重要。国土空间规划作为聚焦“空间”的综合治理平台,需加强“双碳”战略下的专题性定量分析。首先,在梳理温室气体清单应用延伸的国际经验和国内研究基础上,明确国...
大温哥华规划的演进与启示
摘要:选取大温哥华近百年来城市和区域层面的重要规划为样本进行研究,阐述大温哥华在规划理念、规划方法及其作用下的演进历程,剖析地区发展与规划的互动关系和互塑过程。大温哥华在城镇快速发展期,通过空间结构和土地使用引导,奠定城市特色,促进区域空间...
公园城市背景下的未来社区特征与场景营造路径研究
摘要:在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背景下,基于社区演进方向和全球主要城市社区实践趋势,构建未来公园社区的人文化、智慧化、开放式、复合型、空间美、包容性和有韧性7大特征指向,并结合“3+2”的社区分类提出突出前瞻性与未来性的150项评价...
南京老城公园时空演化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联性解析
摘要:在“公园城市”背景下,公园与城市二者的辩证关系被重新审视,追溯“园—城”的形态关联可为未来公园城市的空间形态塑造提供基础依据。江苏省南京市自20世纪初开展公园建设活动,距今已逾百年。历史古都的城市积淀和近代首都的城市职能,使其公园发展...
文化场景营造视角下的老旧街区更新路径及策略研究
摘要:城市增长向“场景模式”的转变和文化消费的兴起重塑了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与发展的路径,文化场景营造成为城市老旧街区更新的新型范式。基于对“场景理论”的回顾,建构老旧街区更新中的文化场景营造逻辑,并结合南京市南湖东路怀旧主题街区更新的实践案...

风貌保护

上海新一轮城市更新中的风貌保护难点分析与对策探讨
摘要:以2017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为标志,上海进入以存量土地再开发为特征的城市更新时代。首先简要分析上海近年来开展的城市更新和风貌保护工作,是由政府组织、规划引领、功能性企业主导,由多方共同参与运...
上海里弄街坊保护与更新的城市设计管理优化策略探讨
摘要:里弄街坊是上海城市发展所形成的典型基底单元,是实施城市土地空间再发展和保护更新的空间载体,也是衔接法定控规编制和项目实施的中观层次。街坊层级城市更新是重要的规划管理创新工作,需要在街坊尺度上处理保护与更新的关系,拓展传统控规管理方式。...
基于多尺度价值链接的城市遗产统筹保护与文化空间系统组构
摘要:基于人本价值视角,将遗产对象视为历史文化传承的场域空间,从城市与城区、片区与地段、建筑与场所三重空间尺度,提出城市遗产统筹保护与文化空间系统组构方法。以孤岛文化空间历史价值链接、历史文化空间当代价值链接、小微文化空间价值媒介链接3种价...

村镇规划

多元价值兼顾下的旧城镇更新的土地资源价值评估研究
摘要:社会型城市更新应兼顾多元价值,同时考虑物质空间要素的迭代优化及非物质空间要素的保育利用。当前更新改造规划并未充分考量非物质空间要素,导致旧城更新实践上的文化保护“拆”“留”两难。从多元价值兼顾的视角实施更新地区的土地资源价值评估,有助...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上海市低效工业用地空间治理减量模式与机制探讨
摘要:针对工业用地“空间+产权”双重属性特征,以上海市首批低效工业用地空间治理试点浦东新区祝桥镇为例,探索构建全流程的低效工业用地空间治理模式与机制。祝桥镇建立了针对低效用地的“拆、转、留”并举的空间治理模式。减量化阶段的治理机制包括编制镇...
地方依恋视角下乡村社区营建的内涵、机制与实施策略研究
摘要:现阶段,我国乡村现代化转型不断引发社会经济与空间功能的重构,社区营建已成为消解集体社会解构危机、建构内生发展机制的重要路径。因此,引入地方依恋理论,建构乡村社区主体参与营建实践的情感分析视角,厘清人地互动下乡村社区主体依恋情感的形成机...
城市外围地区农村物流设施空间分布演变及影响因素
摘要:城市外围地区农村物流设施是保障城乡物资双向流通和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广东省广州市为例,综合使用多源空间数据和空间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探索城市外围地区农村物流设施空间分布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在空间分布演变方面,城市外围地区农村物流...

规划信息

城乡关系视角下的乡村转型发展*:评介《城乡关系演变的制度逻辑和实践过程》
城乡关系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作用下,城乡之间通过要素流动而形成的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关系,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联系[1]。城乡关系产生的根源是城镇和乡村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呈现出随着时间变化而产生的阶段性特征[2]。20...
海外传真
纽约城市规划局发布《良好城市设计原则》指南 2024年3月,纽约市城市规划局发布了《良好城市设计原则》指南。指南主要包含4项原则:一是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提供无障碍、安全、高质量的公共空间;二是关心社区的历史、文化和身份,包括充分利用现...
规划在线
《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正式实施 4月1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正式实施,旨在推动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升都市圈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 都市圈是指以辐射带动功能强的...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08.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上海城市规划

杂志价格:¥18.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上海城市规划

杂志价格:¥18.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