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

中国民族

2025年04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类型

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0.00 ¥15.00
目录

关注

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今天进行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建设文化强国,目的是总结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成就,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快建设文化强国进行思考。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深植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4月16日,全国博物馆馆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培训班开展座谈交流,党组书记、主任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党组成员、副局长罗文利主持。 指出,博物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我国近七千家博物馆既各具特色,又共同展示中华文明与...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进人快车道
近日,国务院学位办复函国家民委,支持新增中国人民大学等15所高校自主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建设。这是继2024年5月8日中央民族大学获批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建设试点后,设立的第二批试点,初步形成‘ ⋅1+15, 格局,实现了该...
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4月22日,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国家民委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民委副主任主持会议。 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努力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特别是在2023年中...
传承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丰厚的文化,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并得到各族群众真心喜爱、广泛参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 早在1953年,国家组织开展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道理学理哲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在维护国家安全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边疆稳则国家安,边疆兴则国家强。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也是云南工作的重中之重。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

新时代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河北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1次考察河北省,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地方交流

构建“四个体系”深化学校“铸牢”教育
近年来,重庆市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资源优势,构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政策体系、教学体系、活动体系和支持体系,着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

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仁”者同心 团结奋进
文/ 辽宁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 本溪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 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地处辽东,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生态宜居、物产丰饶,生活着汉、满、朝鲜、回等多个民族。 近年来,桓仁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风采录

“之江同心·石榴红'
近年来,浙江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把握新时代全省民族工作阶段性特征,创新打造“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积极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路径,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扎实推...
牢记嘱托 接续奋斗
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同志曾在福建工作17年半,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实践,殷切嘱托要“努力把福建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
立足湖湘文化资源 讲好中华民族故事
“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是湖南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丰富资源和深厚基础。”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考察,对湖湘文化进行全新定位和精辟阐述,为湖南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以来,湖南省深人...
以“五大工程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内蒙古包头市全面深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主线,深人实施政治引领、培根铸魂、文化浸润、强基固本、法治护航“五大工程”,推动民族工作走出一条富有时代特点、彰显民族精神、体...
长江首城 融酝和美
新时代以来,四川省宜宾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4个县获评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兴文县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市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谱写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华...
医疗戍边石榴红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医院(以下简称“九师医院”)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打造“医疗戍边石榴红”品牌,通过聚焦“三心”提升“三力”,用心用力用情守护边疆各族群众的生命健康,架起民族团结进步的桥梁,营造了...
增点延链 增量扩面 增效提质
乡村春节联欢会、趣味运动会、秧歌汇演、“小小石榴籽”讲解员公益培训班…今年春节期间,甘肃省和政县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 这是甘肃省...
锦绣边关和为“桂”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沿海省区和最近出海口,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超过1000公里的陆地边境线、长达16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区域优势,让广西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 新时代以来,广西以铸牢中华...
党建引领 文化支撑 “铸牢”塑魂
春赏兴安杜鹃、夏游辽阔草原、秋穿茫茫林海、冬观万里雪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内蒙古呼伦贝尔的“红春、绿夏、金秋、银冬”胜景,令人心驰神往。在祖国北疆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各民族长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孕育了呼伦贝尔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多姿多彩...
为最好发展时期贡献最大援青力量
“我们是新时代的援青人,青海啊我为你增光添彩…”2024年,《致青海·援青人之歌》在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培训班上被深情唱响。 “我们定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为青海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这首歌曲的词作者、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总领队徐小兵道...
在文化润疆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为创新高校以文化润疆为重点的社会实践工作新路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学校学科特色,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引导各族青年学子奔赴祖国边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远行中见证祖国的日新月异,在实践中磨砺奋斗意志,引导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

强国复兴有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风采录

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他扎根祖国北疆,用知识帮助农牧民致富;他潜心科学研究,用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他主动融入大局,用真情温暖戍边各族群众40年来,二级推广研究员关慧明扎根田间草场,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助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2024年9月,关...
两岸一家亲 岚台亲上亲
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干净整洁的石头厝、丰富多彩的文化长廊走进福建省平潭县上楼村,一幅宜人画卷映入眼帘。近年来,上楼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区位优势,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使“两岸一家亲、岚台亲上亲”的社会氛围愈加浓厚。...

共有精神家园

传统体育助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4月13日至14日,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聚焦“传承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研究学术论坛上畅所欲言,共同探讨新时代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发展与前景。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
肇兴侗寨:千年古韵绽放时代新彩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
纳西“和”姓:幸福安康 和和美美
“祝愿丽江人民的生活如同纳西族的‘和’姓一样,幸福安康、和和美美。”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丽江古城考察,一路上边走边看,同当地居民、技术人员、游客亲切交流,了解商铺经营状况,温润如玉的祝福直抵人心。 “和”,对于丽江来说,是穿越时...
青海拉面:传承千年 香飘京城
“碗中天地宽,面里扭乾坤。”一碗青海拉面,蕴含着数千年来中国人的饮食文化观念。4月11日,由青海省商务厅和民族文化宫共同主办的“面‘面’相谈、美‘美’与共”拉面访谈活动在北京举行,这是“新春季·青海餐饮在北京”主题活动内容之一。此...
“衣”展风华 “衫”呈万象
霓裳舞动千年流光,衣袂翻涌万象风华。历史悠久、璀璨绚丽的中华服饰文化,凝结着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优秀成果,为中华文化大观园增添了一抹抹亮色。 当春风拂过古都檐角,2025中国国际时装周(春季)(以下简称“时装周”)如约而至,来自12个国家的...
文脉续贯古今 一眼千年阅巴蜀
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碰撞释放绚丽光芒,三星堆青铜神树透出神秘气息,金沙太阳神鸟闪烁璀璨光华,都江堰造就两千余年来“水旱从人、不知饥馕”的繁荣富饶,唐宋时期李白、苏轼等文豪辈出,明清“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促成多元文化交融这里便是素以多元融合、开...
同源异流 共生互融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诗经》里的浩荡长河,在巴山楚水间奔涌数千年,将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的交流互鉴往事娓娓道来。 江水汤汤,青铜不语。作为蜀楚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见证之一,1980年3月在出土的战国青铜器邵之飲鼎,真实反映了蜀楚文化交流的深...
战国版“清明上河图”
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小记 北宋画家张择端在5米多长的画卷中刻画了550余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成就了国宝级画作《清明上河图》。而一件40厘米高的铜壶上,竟能刻画出200多个不同的人物,这同样令人震惊! 此物便是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现为四川博物院“...
刻在石碑上的“最硬教科书”
“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石经”是我国古代历朝中央政府在碑石上刊刻的官定儒家经书,为文明赓续作出过重大贡献。 在我国历史上,儒家石经有东汉熹平石经、曹魏正始石经、唐开成石经、孟蜀广政石经(以下简称“蜀石经”)、...
千年一盏 茶香瓷韵
宋代广元窑黑釉兔毫盏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载的“四般闲事”,又叫“生活四艺”,即焚香、点茶、挂画和插花,反映了宋代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面。 宋人的雅致生活对精美绝伦的瓷器有着大量需求,在...
古人水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反映
在2024年爆火出圈的游戏《黑神话:悟空》中,“四渎神龙”剧情贯穿多个章节,引发玩家热议。该剧情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四渎神龙”为泾河龙王的四个儿子一青背龙、赤髯龙、小黄龙、小骊龙,分别镇守江(长江)河(黄河)、淮(淮河)、济(济...
和而不同 受印守土
《说文解字》载:“印,执政所持信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印章是一种权力象征与信用载体。从天子玉玺到官更官印,从文人私章到商贾印鉴,方寸之间承载着制度权威与文化认同。而土司印作为其中特殊一脉,既是中央王朝管辖地方的实物见证,亦是古代边疆治理实...
团结伟力 壮美华章
中央慰问团赠给民族地区的纪念徽章 青铜为证,岁月留痕。一枚镌刻着民族团结密码的纪念章,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将人们的目光引向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西南边陲。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
新时代考古学的见证者
我是一名“95后”,2020年6月,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毕业,入职,在三星堆遗址开启了我的考古生涯。 我们的考古队伍充满青春活力。在目前参与三星堆6个祭祀坑发掘的考古队员中,超过一半是“90后”,而我所在的四号坑发掘小组有7人,其中6人都...

访谈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人发展,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模型迅速在各行业各领域部署应用,深刻影响、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加速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步伐,加快重塑全球产业格局,无疑已成为驱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
揭秘西夏陵的中华文明印记
西夏,一个曾在我国西北地区延续近200 年的地方民族政权,其疆域涵盖今宁夏、甘肃大部以及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地区。如今,在,坐落着9座西夏帝陵和270多座陪葬墓,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西夏文化遗存之一。 西夏是我国...

史话共同体

从螺祖到“丝想”
“东晋兵扎南北营,唐宋茶马古道行,螺祖织丝流佳话,农桑之乡传美名”。 作为中华农耕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的山西,蚕桑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山西阳城县,自西汉置县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蚕桑产业却有3600多年的历史。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
绘就传统与现代的“双面绣”
宋代诗人范成大《吴郡志》里的这句话,曾是许多中国人对苏州的第一印象。 苏州,这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东傍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运河绕城而过、纵贯南北,湖泊棋布、河道交错。古往今来,便利的地理条件使其成为连接四面八方...
《大学》:儒家的“初学人德之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为中国古代士人指明的善道。 宋代以前,《大学》并没有独立成编,只是《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将其同《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后《诗经》《尚书》《礼记...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80.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中国民族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中国民族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