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2022年03期) 电子版

类型:月刊  类别:教育教学
《文学教育》杂志是由湖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国家级文学类教育类的理论刊物。常设主要栏...     展开
原价:¥20.00   促销价:¥12.00
  • 促销信息
  • 全年订阅更优惠!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目录
每月一家丨余光中:东西化合的先锋写作
余光中(1928.10.21~2017.12.14),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1947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入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转厦门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
新作快评丨巴塘的礼物
一 出了海子山,路平坦多了,山与山之间不再像是用刀劈开的,而用的是斧头,钝斧头;劈得不彻底,增加了一些沟壑,山体仍然相互粘连。眼前的山丘,则是用小利刃削出来的,有平缓的坡度,削完后又往两边推了推,于是当中便有了七八里谷地。 一辆货车正行驶在...
新作快评丨“悬浮”人世中的光
在汤成难的小说中,人物总是生活在“别的地方”:《老胡记》中的小鹿租房住,在面馆打零工。父亲离异后另有一个家,但那里没有他的位置。《海水深蓝》中的QIU是从中国去日本的打工人,却在2011年的大海啸中失去了妻女。虽然他依然留在那儿,但生活已经...
新作快评丨茵的村庄
一 来的那天,一眼便望见与她家毗邻不远的一座土坯房。茵去挖野韭菜,踏板车驮着一袋晒干的橘子皮,从那条长满荒草的小路上来。她忙着开门时,我去了隔壁老伯家。老人端坐在门前一把经年木椅上,双手交叠握着一把老榆木拐棍,目视前方。十点多的阳光,照着他...
新作快评丨村庄的肌理与体温
菡萏的《茵的村庄》是一组从不同角度来呈现当下村庄内在肌理与体温的作品,在“我”的观察中,村庄的自然风貌、家族的历史、个体的命运,共同构成了村庄的精神品格。具体说来,当我们重返乡村的历史,那些在时光深处的票据、账单,拼贴出村庄的经济学图谱,村...
新作快评丨方言
1.无人说话的夜晚 街灯微凉,半睁着眼睛的树 无人说话的夜晚,秋天即将来临 我用一个碗的脆响和东河西营 三代人的心事,迎接黎明 我不太喜欢天亮的说法 天一直是亮的,只不过世界 在我们的心中变得忧伤 季节很好,一切都很好。我不好 无人说话的夜...
新作快评丨“一只鸟的乡愁”
对很多人来说,乡愁都是进入内心的第一个精神伤口。他们通过对故乡的反复咀嚼与回味,将个人带入到那个“没有管制”的精神领地,埋首啃噬自己。作为一个典型的“北漂”,王二冬明确地感受到自己“异乡人”的身份,以及对故乡的疏离。于是,在诗歌中他一次又一...
名篇探赏丨杨绛《洗澡之后》的语言得体性分析
内容摘要:得体性是修辞的最高的原则,得体性原则体现为话语对语言环境的适应程度。本文以《洗澡之后》为例,从语言世界语境、物理世界语境、文化世界语境和心理世界语境的角度分析了杨绛先生的文学语言艺术。从得体性原则来看,这部新作的语言得体性体现了杨...
名篇探赏丨铁凝《哦,香雪》的青春书写与时代隐喻
内容摘要:《哦,香雪》是当代文学史经典作品之一。新版统编高中教材再次收录,并冠之以“青春的价值”。以时代语境与铁凝的特定經历为触发点,深入解读小说中最具青春色彩的人物群像,最具质感的青春品质,和指向未来的青春情怀;尤以香雪的青春个性深描为样...
名篇探赏丨《倾城之恋》的叙事策略与苍凉美学
内容摘要:《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主要从情感博弈与倾城之恋、生与死、普通与传奇的对照来讲述战争中白流苏与范柳原的故事,抒写了她对时代的洞察,对人性的思考。张爱玲之所以采取参差对照的日常叙事策略主要取决于她的“苍凉”美学...
名篇探赏丨精神分析视阈下的《白鹿原》
内容摘要: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中,将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文将《白鹿原》看做一个整体,将其中的鹿子霖,黑娃,田小娥等看做本我的代表,白赵氏,仙草和白孝文看做自我的代表,朱先生和白嘉轩以及白灵看做超我的代表。其中将田小娥、白赵氏和仙草...
名篇探赏丨汪曾祺《鉴赏家》的艺术魅力
内容摘要:作为汪曾祺最为人熟知的《鉴赏家》,其内容与春秋战国的内核伯牙子期相似,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下,其内容更具有平静心情、引人思考实质性意义。汪曾祺借助士大夫知交作为内容载体,虽然以风俗画卷与真假名士为内容主要情节,但其本质仍是表達追求...
名篇探赏丨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情感探析
内容摘要:《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作家梁实秋怀念恩师徐锦澄先生的散文。文章的最后写道:“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作者在文中记述了先生的言行举止,记叙了先生对“我”的责骂与教导,表达了丰富的情感,言浅而意深。本文从作者对...
作家研究丨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悲悯情怀
内容摘要:汪曾祺是一个保有赤子之心的平民作家,《鸡毛》《辜家豆腐的女儿》《黄油烙饼》等作品,关注人在卑微中的生存、落魄中的温暖,揭示旧时代百姓无从解脱的苦难境遇,蕴涵着作家真切而深广的悲悯情怀。汪曾祺对于旧时代民俗风情的表达,激活了民族传统...
作家研究丨苏轼咏物词的创作机制探讨
内容摘要:苏轼在宋代咏物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的咏物词数量颇丰,质量颇高,涉及内容之宽泛,艺术构思之精妙,都是可圈可点的。本文拟借“灵气”一说来探讨苏轼的咏物词,认为苏轼于咏物词史上的开拓之功其实是其灵气使之然。分别从万物静观皆自得的观照...
作家研究丨柳宗元笔下的渔翁形象
内容摘要:柳宗元在被贬谪期间,曾多次写到渔翁意象,可见渔翁意象是作者的悉心创构。中国文化中渔翁意象从始至终都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因此也成为中国古代士人的文化符号。本文以《江雪》《渔翁》两首代表作品分析柳宗元笔下的渔翁意蕴。渔翁形象的塑造,不...
作家研究丨儒释道视野下的孟浩然仕隐心态新考
内容摘要:孟浩然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文采斐然却终生布衣。孟浩然的仕宦与隐逸之路具有特殊性,他固然有求仕心态,但诗中一直流露出对“隐”的向往同样值得关注。综合考虑儒释道三家对孟浩然影响的复杂性,并结合盛唐时代背景,紧扣具体诗作再来解读,发现他...
作家研究丨从炼字的角度窥探杜甫诗歌的惊人之语
内容摘要: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本人和他的作品对中国的文学和文化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诗歌创作把语言的追求与生死联系起来。这种惊人之语在他的诗歌里,一方面体现在语言的传神上,古人说“老杜炼神”,但是,这种传神...
外国文学丨埃瓦雷斯托《金色的根》的历史内涵
内容摘要:英国黑人女作家伯纳丁·埃瓦雷斯托在其创作的奴隶叙事小说《金色的根》中重新探讨了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历史及影响问题。作者在本书中通过假想黑人和白人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的身份发生颠倒的故事,重新书写历史。本文将该小说放在战后黑人书...
外国文学丨从毛姆《阿金》看中国移民的文化心态
内容摘要:19世纪后,随着大移民浪潮的推进,帝国主义不仅在东南亚和西印度地区夺取了大量土地,并且将大多数普通的中国及亚裔劳动者成为殖民当局牟取暴利的工具,随着大量亚洲移民前往东南亚等地寻求谋生机会,中国移民作为西方他者的“华人群体”愈发被套...
外国文学丨《砖巷》中孟加拉移民在伦敦的融入与逃离
内容摘要:《砖巷》是英国作家莫妮卡·阿里的小说之一,它主要讲述了孟加拉少女纳兹奈恩跟随丈夫查努来到英国,在英国伦敦的生活经历。阿里通过纳兹奈恩这一女性形象,将英国社会和母国孟加拉国串联起来,揭示了孟加拉移民在英国的生活处境和真实心...
外国文学丨夏目漱石《梦十夜》第七夜中的焦虑意识
内容摘要:《梦十夜》由十个相互独立且隐喻遍布的梦境构成,小说展现了作者夏目漱石对于爱情抉择、人生命运和历史现实等诸多问题的忧虑与思考。其中第七夜主要讲述了“我”被置于一艘不知所向的大船上,在彷徨不安中寻求解脱,选择跳海自杀却又追悔莫及的梦境...
外国文学丨芥川龙之介《橘子》的叙事特征
内容摘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短篇小说巨匠,也是日本新思潮派的代表人物。1913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在学期间与久米正雄、菊池宽等人先后两次复刊《新思潮》,使文学新潮流进入文坛。受到家庭的浓郁传统文化底蕴的影响,芥川龙之介从小喜读中国古...
外国文学丨《黑暗的左手》中乌托邦建构与道家思想
内容摘要:厄休拉·勒古恩是美国著名的科幻作家,《黑暗的左手》是其代表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勒古恩摒弃了预设文化立场和偏见,吸收、理解、融通道家思想,对西方传统的二元对立思想进行解构,构建了一个阴阳相生的和谐乌托邦,对当今社会以及人类...
外国文学丨无根的“潜鸟”:解读皮格特的身份认同特征
内容摘要:《潜鸟》(The Loons)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代表作之一。这部短篇小说因其独特的构思方法和对人物的细腻描述而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具有深刻的艺术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笔者通过对小说中女主人公——皮格特身...
外国文学丨《凝视太阳》与巴恩斯小说的女性观
内容摘要:巴恩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一直为被学者所忽略。巴恩斯的早期作品《凝视太阳》为读者呈现了多名勇于探索自我的女性人物,凸显了“隐含作者”甚至巴恩斯本人对于女性的深切关怀与共情,巴恩斯激进积极的女性观为双性和谐贡献了力量。 关键词:《凝视太...
外国文学丨在成长的路上成长
内容摘要:青少年成长一直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命题。从维特和霍尔顿的人物性格、成长迷惘、精神追求着手,运用对比手法来探讨两位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成因。透过两部作品对主人公形象的刻画,我们看到了成长过程中青少年的完整世界和丰富的内在。 关键词...
外国文学丨霍夫曼童话中童年创伤主题分析
内容摘要:霍夫曼是德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反映了许多社会问题,其中童年创伤是霍夫曼作品中热衷的主题。霍夫曼在他的作品中透露的对童年创伤的观点和态度,在当代社会也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拟运用弗洛伊德的暗恐理论探析霍夫曼《胡桃夹...
外国文学丨论《时光倒流的女孩》中的死亡叙事
内容摘要:美国当代作家加布瑞埃拉·泽文的《时光倒流的女孩》通过对死亡浪漫化的想象叙事,展现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探求人生的意义。文章认为,小说通过讲述已逝的人们离开人间后,在一个名叫“另界”的岛屿上重新展开一段“逆生长”人生的故事...
外国文学丨新历史主义与《囚鸟》中的人物塑造
内容摘要:本文以新历史主义理论为基础对冯内古特的小说《囚鸟》其人物塑造方式上的虚实结合、内容上的人性还原和技巧上的及边缘化视角以及人性化想象等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冯内古特在创作中展示出人物绝望而荒诞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 《囚鸟》...
外国文学丨《芒果街上的小屋》中女性的双重囚笼
内容摘要:《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成名作。全书通过芒果街上少女埃斯佩朗莎的童年记忆,用貌似“诗话”的语言控诉了拉美裔女性遭受的白人文化和男权社会的双重压迫。本文从族裔文化和女权主义两方面尝试解读双...
外国文学丨《老人与海》之生态批评解读
内容摘要:《老人与海》是一篇探索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生态寓言小说。老人将大海和海洋生物都视为朋友和需要尊重的生命,但他无法摆脱渔业工业化带来的身份焦虑,不惜逾越自然法则,去远海捕鱼,结果两败俱伤,以此告诫我们不能无视自然规律而无节制向自然索取...
外国文学丨樋口一叶小说作品中的父母形象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樋口一叶作品《十三夜》《大年夜》中的父母形象进行相关的研究,探讨了明治时代在新旧思想的交锋中、社会制度的变迁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态。 关键词:樋口一叶 十三夜 大年夜 父母 樋口一叶(1872-1896)是日本歷史上...
古典重读丨论《儒林外史》中的草蛇灰线技法
内容摘要:“草蛇灰线”是我国古典小说创作中较常运用的技法术语,在我国古典小说批评和相关理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草蛇灰线”法的普遍运用容易产生包袱迭生、悬念四起的艺术效果。它在反复涉及或提及特定事物时,加深了对这一事物的典型描写,也就构成了这...
古典重读丨《聊斋志异·陆判》的现实意义
内容摘要:《陆判》在蒲松龄写科举主题的同类作品中算不上特别典型,较难获得文学研究者青睐,倒是民间有些以它为改编对象的戏曲和影视剧作品。如果从现实人生的角度来解读此作品,能让普通读者从中学到很多宝贵的为人处世的经验,有重要的人生指导意义。《陆...
古典重读丨《兰亭集序》的美感体验
内容摘要:《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全文生动地记叙了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一群文人墨客“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临川赋诗的盛况。本文立意高远,慧心独运,于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使文章真切自然。也正因为其立...
文学教法丨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初探
内容摘要: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随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国学比重的增加,社会和学校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国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国学素养现状却不尽如人意。高校的古代文学课程要立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需求,优化古代文...
文学教法丨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许多一线教师对于“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教学原则存在模糊的认知和实际操作的困难。结合课标和四位名师《皇帝的新装》的优秀课例,以其教学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展现各位名师对语文教学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原则的理解。...
文学教法丨情境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语文属于高中时期的核心课程之一,因为涉及到诸多知识点,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同时因为过去的语文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较低。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进一步革新教学方法,...
教材解析丨有效提问在《背影》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教师提问是中学语文课堂中主要的师生互动方式。但教师提问常陷入教师未精心准备提问和难以发挥提问作用的误区当中。基于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和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提出的提问四步法可以规避无效提问,确保提问的有效性。提问四步法包括提出精心设计的课...
教材解析丨中日《故乡》教学设计比较思考与启示
内容摘要:中日两国《故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既有又相同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基于中日两国《故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面做比较,结合我国教学实践,借鉴和学习日本的《故乡》教学,希望对今后我们的《故乡》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故...
文艺杂谈丨古诗词中“风雨”的意象审美
内容摘要:本文从古诗词中“风雨”意象的抒情意味入手,把诗词“风雨”的自然变化和人心的起伏波动联系起来。把古诗词中常见的“风雨”意象,与社会风雨,人生风雨和人心的风雨联系起来。主要分析“风雨”的组合意象所蕴含的多重审美意蕴。风雨小景可以触发内...
文艺杂谈丨宋元悲剧再体认
内容摘要:在井上哲次郎这批留德学者于日本学术界重镇辐射的思潮下,蟹江义丸和松村正一比附西学展开的孔子研究,和王国维自撰文章中的思想之暗合,由此可以联系其孔子的理性直觉主义和动机观似康德,与功利主义全然相悖,以动机行为而非结果论善恶。赫勃尔之...
文艺杂谈丨电影《鹅毛笔》对萨德形象的解构与重塑
内容摘要:电影《鹅毛笔》不同于一般的传记电影,导演考夫曼在遵循真实历史元素的基础上对萨德形象进行了大胆的解构和重塑。在从传记到影片的改编过程中,导演从“升华的欲望激情”“隐喻的空间选择”“重复的叙事模式”三方面着手,将充满争议的萨德塑造为一...
文艺杂谈丨文学虚构的N种方式
内容摘要:关于文学虚构,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其中最具实践启发意义的是文学的虚构方式——即文学创作的各个阶段、作品的各个层面是如何进行虚构的。本文拟从文本创作实践出发,对文学虚构的方式作一个初步的归纳,以期有助于形成对文学虚构方式的系统性认知...
文艺杂谈丨文章观念与小说意识
内容摘要:1930、40年代,叶圣陶先生组织编撰的“民国开明国文”读本与目前广泛通用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外国小说选编原则上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精神和语文教育观念,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民国开明国文著力提倡白话创作的现代文章观念,...
文艺杂谈丨试论电影《邪不压正》的叙事风格
内容摘要:姜文电影带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从《让子弹飞》到《邪不压正》,姜文赋予自己拍摄的电影一种巧妙的叙事方式。在电影《邪不压正》中,姜文以流畅的叙事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并用这些人物表现姜文内心对世界的看法,姜文意图构建一个与现实不同的电影世界...
文艺杂谈丨科幻文学在大学教育中的价值
内容摘要:该论文主要探讨科幻文学在大学教育中的价值所在。首先,简述科幻文学教育的意义。其次,通过探讨国内大学科幻文学教育现状,指出目前国内大学阶段科幻文学教育的问题点。再者,以厄休拉·勒古恩的短篇小说集《变化的位面》为例,试论大学...
文艺杂谈丨论《平原上的摩西》中的摩西意象
内容摘要:摩西是《圣经》中一个重要的文学原型,在他身上承载着律法、救赎及抛弃旧我诞生新我等多重意义,双雪涛在《平原上的摩西》一文中借鉴了《圣经》中摩西这一文学原型的部分意义,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东北地区的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救赎的故事,由此作者展开...
探索争鸣丨关于安娜·卡列尼娜死亡原因的再分析
内容摘要:关于安娜·卡列尼娜的死亡原因,虽众说纷纭,但多倾向于外因:伏伦斯基的冷淡,世俗舆论的压力,俄罗斯上流社会的排斥……事实上,对于反抗意志强旺的安娜来说,促使她主动赴死的原因只可能来自于她自己:在跟伏伦斯基逐渐熟悉以至于麻木...
探索争鸣丨甘熙《白下琐言》的文献学意义
内容摘要:清代南京著名学者甘熙,家族世居金陵,重教崇文,其代表作《白下琐言》是记载六朝至清代嘉道年间江宁地方史事的笔记类著作,该书成书于太平天国占领南京之前,是研究清晚期之前南京地方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南京 笔...
探索争鸣丨《莺花杂志》所载短篇言情小说模式之新变
內容摘要:《莺花杂志》是1915年由孙静庵和胡旡闷编辑、在上海发行的女性文学刊物,杂志以小说为主干,短篇小说数量较多、质量较高。其中短篇言情小说继承了传统才子佳人小说创作模式,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出现结局悲剧意识更为明显、人物塑造更立体多元和...
探索争鸣丨《文选》选潘岳赋数量居首原因探析
内容摘要:《文选》赋体选潘岳赋最多,分布类目最广。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潘岳优秀赋作多,涉及方面广,其才学得到时人认可。西晋是赋发展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赋既有继承前人的一面,同时又有创新之处,潘岳是西晋赋坛的代表。《文选》所收潘岳的八篇赋既...
探索争鸣丨解放前后文学史中女性诗人诗歌的缺席及原因
内容摘要: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个性解放启蒙思潮的推动,伴随着男性文人的推崇和创作的群体化及区域化,女性诗歌创作趋向自觉,有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女性经济地位及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制约,又因文学经典化问题和研究的不足及女性诗歌自身的“残缺”,女性诗歌...
文化纵横丨阿瑟·韦利论“文学革命”及胡适
内容摘要:英国学者阿瑟·韦利发表在《大陆报》(1927年10月2日)的英文论文《论中国现代文学;胡适的天才》,是西方英语世界的学者最早介绍“五四”文学革命及其领导者胡适的重要文献之一。这篇文献,是中国现代文学海外传播的重要文献,具...
博士论坛丨“戏剧化教学”:高校课堂教学的一种新路径
内容摘要:“戏剧化教学”是将戏剧因素渗透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三个方面特征:其一,以“戏剧”元素导入教学情境。戏剧具有综合性、原创性、艺术性等多种功能,可与其他领域课程相结合,在跨学科语境中进行整体性教学,方能收获多样性、多效能...
博士论坛丨美国作家杜波依斯的中国想象
内容摘要:杜波依斯运用复合想象方法塑造的中国形象在海外中国形象谱系中独具特质。杜波依斯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诠释中国文明和中国文化,宣传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其中国想象有明确的意向性和目的性,表征了他对中国的真挚情感和高度认同。杜波依斯对中国形象的积...
博士论坛丨新文科视野下的文学教育
内容摘要:新文科发展和文科教育不仅面向文科专业的学生,也要面向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承担着以文化人的重要使命。面向高校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开展高质量的通识教育,树牢文化自信,强化价值引领。以文学类通识课程为例,提升通识课程的学术内涵,重视问题导向...
博士论坛丨新闻传播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
内容摘要:为了提高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为后续专业教育奠定坚实基础的教学目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时应融古汇今,把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与当代文化结合起来,彰显古韵活力。通过泛读、诵读等形式让学生大量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并以情...
博士论坛丨吴均的“史才”对其诗歌、小说的影响
内容摘要:作为齐梁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的“史才”对其诗歌和小说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于诗歌而言,不仅表现在边塞诗的纪实性,还体现在好用典,并常以历史人物作比;于小说而言,史学实录的精神与文学手法的结合,使其在艺术上较其他小说更胜...
博士论坛丨强化过程管理的“合引启”式教学方法
内容摘要:文章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探讨强化过程管理的教学方法。认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研讨和课后总结反思、深入学习三个环节;论述了如何合理运用合作、引导、启发式教学方法加强对这一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 关键词...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
文学教育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44.00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文学教育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文学教育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