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5年04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文学研究类学术期刊。创刊于2018...     展开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5.00 ¥15.00
目录

文学史研究

关于茅盾的《夜读偶记》
内容提要:在茅盾1950至1960年代丰富的理论批评著述中,近七万字的《夜读偶记》是一个重要文献。它起笔于1957年9月,落笔于次年4月,四个月后由印行。从该文内容看,它是对当时一场理论论争的回应,如果对部分观点进行溯源,亦可见苏联文论的浓...
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学的问题与方法
内容提要:“当代”的“行进性”与“在场性”使得当代文学史的编纂除涉及文学与史学,纠缠于当代不同时期的各种思想文化潮流外,其“历史化”的进程也受到一定的掣肘。从“问题与方法”角度,当代文学史编纂中对诸多问题的处理,不仅与文学史家的文学史观念及...
思想改造锚点的迁移与重置之难
内容提要:《明朗的天》是曹禺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唯一一部现实题材话剧。《明朗的天》延续了从1940年代的《蜕变》和《桥》开始的社会问题剧写法,在全力配合时代的政治宣传中起到了作用,同时也留下不少创作上的教训。从剧本发表,到话剧首次公演,继而...
第一次文代会与当代诗歌转型
内容提要: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史称“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使得诗歌与时代尤其是与政治文化之间建立了极其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确定了诗歌的性质、方向以及具体的方针,颂歌和战歌成为这一时期的诗歌主潮。诗人集体转型之后诗歌的民族形式、诗...
“自植灵根”:战后香港南来作家与中华文化传统
内容提要:战后香港的南来作家通过课堂教学、编辑刊物、文学创作等方式,主动承担起延续和发扬中华文化传统的使命,在帮助香港大众团结精神、走出殖民主义陷阱和破除奴隶意识、挽救人文精神危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徐速、徐訝、刘以鬯等南来作家一方面创办...

重温经典

1956,历史的“终结”抑或“再生”
内容提要:从“百花文学”到“重放的鲜花”,从“政治小说”到“官场小说”,从“成长小说”到“青春写作”,常读常新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顽强地留驻于当代思想史与批评史的视域,成为我们讨论“现代中国”时一再回首、一再光顾的坐标。本文将这部发表于...
《白鹿原》与改革开放文学之“革命重述”
内容提要:《白鹿原》所叙中国革命及革命者在陕西历史上多有可考原型,但《白鹿原》同时也是改革开放时代文学中解构革命最为有力的作品。这主要因为作者在选择历史素材时有意识地封存了那些可以支撑革命情境、革命正义与革命信仰的大量史实,导致革命沦为无根...

文学现象研究

神灯,镜子与药片
内容提要:小说的科幻装置是指作家在小说中建构的具有神奇作用的物品,它们在小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这些科幻装置可以分为万能机器、时间机器和欲望机器三种类型;其次,这些科幻装置具有让人物越界,推动情节发展和充当人物变形器的功能;最后,这些...
新时代中国非虚构文艺的史传意识
内容提要:中国非虚构文艺受史传传统影响深远,具有强烈的写实性,在新时代以来创作出诸多具有史传意识的作品。它以秉笔直书的创作理念和记史补阙的现实功能体现着以史为鉴、重史尚实的历史意识;以“以人为本”的人物塑造原则诠释民族精神、描摹平凡大众、观...
跨媒介叙事中的文学经典建构
内容提要: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媒介,小说和电影在跨媒介转换的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互文关系。依照文本细读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小说与电影之间的互涉与互动,发掘跨媒介转化对文学创作、文学传播和文学接受的影响,在今天面临着“媒介转向”的当代文论中...

城市文学研究

1990年代以来的及其文学史观
内容提要:的变化始终伴随着城市史观与文学史观的变化。1990年代以来,由于近代史观的多元性,以及对于现当代文学史观复杂状态的影响与形塑的新的认知,也出现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在研究视角上,近代史观与文学史观的双向互动,引发了视角的变化,主...
城市文学情感地理研究的中国视角
内容提要:引入情感地理学的视野和方法,对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徐则臣的《王城如海》作品中的北京书写和王安忆的《五湖四海》开展再研究。《千里江山图》发明了一种城市漂移的观察手法,借助主要人物在城市空间的快速行走重绘上海文学地图,通过中国传统...
流动的踪迹:试论“十七年”电影中的“进城”与“下乡”
内容提要:在新中国“十七年”电影中,人物的“进城”与“下乡”构成了两种不同的流动路向,这种叙事的踪迹透露出彼时乡村与城市的伦理位置。具体就电影来看,这一方面体现在乡村题材电影所暗含的对于城市的隐藏敌意上;另一方面,“堕落进城者”的城市叙事又...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研究

人间有草木,草木亦人间
内容提要:作为新时代文学创作代表性作家的老藤,不仅在主题创作上以精品力作实现了创新性开掘,还以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以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艺术想象,回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转向和文明价值创新...
生命意识视野下的“山乡”与“巨变”
内容提要:王宗坤的长篇小说《极顶》首发于《钟山》后入选“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与“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其独特之处在于宏阔的创作视野与别样的题材选择。小说以泰山林业基层干部禹奕泽的工作、家庭变故为故事线索,追溯了三代守林人曲折变幻的...

最新文本

人与城市的双重对位书写
内容提要:借助于个性化的语言,通过预叙手段的巧妙征用,王安忆的《儿女风云录》在精准呈现主人公“他”六七十年间个人跌宕起伏命运演变的同时,也以“如影随形”的方式对上海这座现代化大城市变迁过程进行着的总体性书写。如果说个人命运的那条线索是结构主...
如何想象一个整体性的世界:现代境遇下的个体与小说
内容提要:如何在特定境遇和情感结构中,以个体的立场、方式重建一个整体性的世界,是小说所承担的一项“史诗”性使命。胡学文的长篇小说《龙凤歌》以人物的具身性,借助生命本真体验重建生活和世界图景。作为现代思想、文化的叙事征候,小说呈现出意义的未完...
经山历海与赵德发的文学波澜
内容提要:《大海风》交织于赵德发个人创作转向与当代文学开拓海洋叙事空间的交汇点上,是一部节点性的作品。赵德发的文学根据地经历了从沂蒙山区到黄海之滨的战略性位移,这重转变表面上是一个文学的问题,实则是一个文明的问题。基于文学地理的叙事自觉,《...
“微虚构”叙事的细部修辞
内容提要:王彬彬在散文集《废墟与狗》中,以细部的修辞叙写俗世的芜杂和人性的隐秘。在对细部的感知层面,现实本身的荒诞是让审美者流连的幕布。而对世事的追本溯源,是体悟生命玄机的密钥。敏锐的洞察力源于作家对现实状貌的警觉和自省。在对细部的状写上,...

作家作品研究

量子时代的“历史诗人”
内容提要:作为当代诗坛的代表性诗人,欧阳江河在每个时间节点上都贡献了现象级的写作,进而成为一个具有先锋性、探索性和原创性的诗人,也是当代诗人走向世界、为中国诗歌赢得国际声誉的标志性人物之一。本文以其具有诗歌总集性质的《玻璃工厂:欧阳江河诗集...
汉语新文学“次底层”叙事传统与贾平凹小说的价值拓新
内容提要:汉语传统文学一直非常注重底层叙事,而从鲁迅开辟的新文学传统中,“次底层叙事”焕发出时代的思想光泽和审美光芒。新时期莫言、路遥都从次底层叙事中获得了巨大成就,但始终坚持在“次底层叙事”中作小说艺术价值拓新的还是贾平凹。贾平凹的代表性...
“精神分析的元小说”
内容提要:纵观格非三十余年风雨兼程的文学创作征程,无论其形式探索何等激越或简朴,内容是晦涩还是澄明,其一以贯之的是对精神世界之复杂幽微的持续叩问。继“江南三部曲”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演进图谱的细致铺衍之后,《登春台》再次以深广稠密的神经官能症式...
立心何处
内容提要:郭严隶的长篇小说《万古暖阳》是近年来乡土题材小说中不可多得的精彩之作。秉持以“情义”重新构建乡土中国的美学雄心,在20世纪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作家以主人公谭春阳的一生诠释了“守心、博爱、宽恕”修身立德之道,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
艾克拜尔·米吉提的自由寓言
内容提要:艾克拜尔·米吉提在虚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他对自由观念的理解和探讨。在小说《巡山》中,作者描摹出一只失去了意识,抑或意识无法支配其行动的老年岩羊的形象。某种意义上,主人公使它有尊严地离开世界的行为,蕴含着作者的价值倾向:失去...

编后记

编后记
本期“文学史研究”栏目,主要呈现了“十七年”文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语境中,来自不同历史背景的作家展现了不同的思想观念。以茅盾的《夜读偶记》为中心议题,通过梳理《夜读偶记》中的主要观点,辨析了茅盾惯常的社会问题思考意识,...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90.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