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宁服装在中国发展演变解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doi:10.3969/j.issn.1674-2346.2023.04.011
摘 要:牛仔服在中国的变迁研究没有引起过多关注,文章通过研究中国牛仔的发展演变,完善丹宁服装在中国的研究。文章运用文献研究与图像信息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研究认为:中国悠久的蓝染、棉纺工艺为丹宁布在中国的流行奠定了一定的民众基础;丹宁布与丹宁服装是作为外来概念引入中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就接触到西方牛仔服装,20世纪50年代开始生产“劳动布”,20世纪70年代劳动布成功转型为丹宁布,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牛仔服装属于萌芽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属于发展阶段,2008年以后开始转型;西方牛仔服在中国流行原因有三,一是丹宁布抢占了土布市场,二是中国民众穿着棉质蓝染土布制作的服装习惯为丹宁服装的流行奠定了民众基础,三是中国土布基础与丹宁服源自劳动阶层及其牛仔精神与中国民众的心理契合,同时也是世界时尚风向与品牌效应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剩余1226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