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PP评价模型实践教学持续改进机制研究与实践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一、引言

创新性工程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力量之源。大数据、人工智能、先进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引擎,亟需大量创新性计算机类专业人才输出,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助力煤炭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服务数字经济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

河北工程大学计算机专业面向“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以培养计算机类专业复合型应用创新人才为目标,针对“学校课堂和实验室为主要实践教学场景,缺乏行业企业的参与,技术落后,学生对复杂系统应用场景认知不深,综合实践能力弱化的问题”“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缺少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导致评价结果不科学、行业企业参与度不够,不能真实反映实践教学实目的和意义的问题”等教学中的问题,秉持“适应学科发展和煤炭、水利等产业需求,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实践驱动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聚焦如何强化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如何落实学生中心、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全过程评价等教学问题,实施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大学4年认知、训练、实践全链条贯穿“两融一贯穿”实践教学过程,开展教育环境、资源配置、实施情况、实施效果“四维融通”实践教学综合评价,打造反映教学基本规律、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计算机专业实践育人新模式。(剩余2684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