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理论与肾性贫血的三级预防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 肾性贫血在慢性肾脏病的进展中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慢性肾脏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治未病”首见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对肾性贫血进行三级预防,对降低肾性贫血的发病率和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治未病”理论在防治肾性贫血中的运用主要分为3个方面:未病先防、扶正避邪、预防肾性贫血的发生;既病防变,对肾性贫血患者做到尽早发现,积极治疗,防止病情进展;愈后防复,帮助病情缓解的肾性贫血患者巩固疗效,避免复发。(剩余6018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