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源与流辨析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 要: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是家喻户晓的常用谚语,今人常从字面上理解它的含义。追溯源头,它的原文出自先秦至汉代的两段不同叙述,原典意义也与今人理解不同:“丝不如竹”的初始含义是赞美天然竹材无须耗费过多人力就能成器,“竹不如肉”的初始含义指登歌用于堂上、有歌颂功德的歌唱而贵于竹。晋代出现 “竹不如肉”“丝不如竹”两词合并,以“渐近自然”作为结语,由此形成“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的用语并广泛传播。(剩余8174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