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歌翻译的“译意”和“译味”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翻译嘛,无非就是用译文表现原文里的意思,丁是丁、卯是卯,容不得出现差错——这是底线,也是准则。但针对科学技术方面的翻译,这种要求尚可,因为这种翻译的特点是“严谨”,不允许发挥和创造。它“直截了当”,不涉及缥缈的感情或情绪,也正因为如此,便很容易被“机器翻译”所替代。而文学类(包括小说、散文和诗歌等)的翻译则不然,这类作品(以诗歌为最)很含蓄,有时还很深奥,叫你难以捕捉其中的“味道”——人类“多愁善感”的特性使然(宋末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以及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咏水仙》(The Daffodils)就是例子)。(剩余2505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