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民族音乐学视域下凉山彝族哭嫁歌研究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凉山彝族哭嫁歌作为兼具文化象征性与现实濒危性的音乐现象,其保护传承需突破传统的“记录—保存”,转向“参与—赋能”模式。“按照应用民族音乐学的理念,其目的是把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成果用于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这里所强调的重点在于‘当代’意识,即怎样创造出传统音乐的现实应用价值。”

一、凉山彝族哭嫁歌的文化语境与艺术特点

1. 文化语境

彝族曾经历了漫长的母系氏族社会,进入奴隶制时期后过渡到以父系血缘为核心的社会,妇女丧失了主权,逐渐形成男尊女卑的社会关系。(剩余5000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