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角下汉语动趋式“V 出”构式探究

——以《红楼梦》为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其研究成果可谓浩如烟海,并形成了“红学”。《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文学的集大成,融合了几千年中国文学的精髓。

基于隐喻视角的红楼梦语言研究为《红楼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趋向动词“出”语义丰富,使用频率高,常跟在动词后作补语,构成“V 出”结构。动趋式是汉语语法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语法结构,因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一直受到语法学界的重视。(剩余4353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