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归与重塑:莆仙戏动作形态在当代舞蹈创作中的建构方式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莆仙戏于2006年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学界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南戏不仅是百戏之祖,且是中国最早发展的戏曲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特色和古老传统的深厚研究价值。中国当代舞蹈创作的创新性发展离不开多元化的动作语汇和身体表达。本文基于莆仙戏的动作形态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其动作形态进行剖析,反观当代舞蹈创作中对莆仙戏动作形态的建构方式,试图用“形态的提炼、程式的活用、审美意蕴的生成三种方式来完成莆仙戏动作形态的舞语编织转化机制,不仅为当代的中国舞蹈身体语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样是在探索一条“非遗后时代”非遗戏曲保护的实践新路径。(剩余527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