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情感”视角下中国校园青春题材网络剧的校园想象与价值审思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中国校园青春题材网络剧将情感视为明码标价的消费商品,追求表面的、易得的、即时的感官刺激与情绪快适,而非强调真实情感,显露出后情感主义的倾向。部分校园青春题材网络剧通过感官愉悦的“视觉快适”、夸张幽默的“话语快适”、加速社会的“需求快适”进行情感展示,塑造出一个虚构梦幻的校园乌托邦。这种被批量化生产的“后情感”容易促使青年群体逃避社会现实的重重压力,转而追求短暂的身心快适,进而导致情感错位和价值断裂。(剩余9829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