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诗歌 “民族形式”的现代想象与知识生产

——以《中山日报》文艺副刊为中心考察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在抗战时期,为强化宣传效能,文学创作如何依托旧形式推进“大众化”实践成为文艺界热议的焦点。围绕“旧形式利用”的争议,催生了1939至1940年间波及全国的“民族形式”大讨论,该讨论滥觞于延安,后蔚然成风。延安论域内,焦点汇聚于旧形式的创造性转化与新民族形式的探索,共识相对稳固。而国统区的讨论则分化为两大阵营,核心争议在于“民族形式”的根源归属。(剩余10693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