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文学对家国关系的重构
——以吴组緗《鸭嘴涝》和老舍《四世同堂》为例
曾有学者对中国现代文学中个人、家庭、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意味着个人、家、国关系的重新表述与安排”,“中国现代文学叙述的主要是一个‘破家立国’的故事和‘破家立国’的过程”。①这是相当深刻的见解,但可能没有充分考虑文学发展变化的复杂性。五四新文化运动张扬个性、标榜民主,把家族制度视为专制主义的基础②,将其作为反封建的突破口加以扫荡,要将“个人”“自我”从家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同时,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关怀,“它所推崇的‘个人’和‘自我’,绝对不是执著于一己痛痒的‘个人’和‘自我’,它所关注的‘世界’和“人类”,也绝对不是完全超越了民族、国家的‘世界’和‘人类”③,它“立人”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国”,它在打破家庭对个人束缚的同时,又将个人推送到国家的轨道中。(剩余598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