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废名,亦见自我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多年前,我读过废名的《桥》《莫须有先生传》等作品,枯涩、奇谲之感依然存留心间。直至读到《废名圈》,这种感觉才渐渐稀释淡化。品读梅杰《废名圈》,可见到全面、真实,有血有肉的废名。与通过废名文学作品相比,这里的废名更加有烟火气,更有人情味,更加血肉清晰。

废名主编《骆驼草》时,催梁遇春写稿,当得知梁遇春不幸去世,在《悼秋心》中盛赞梁遇春洒脱的文风与优美的意蕴。(剩余1826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