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感的角度读《易》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魏晋之时,名士风流正盛,清谈之风弥漫,大家对形而上的问题很有兴趣。有一次,东晋大臣殷仲堪问名僧慧远:“《易》以何为体?”慧远回答:“《易》以感为体。”殷仲堪反问:“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意思是:西边的铜山崩塌,东面的灵钟就有感应,这就是你说的《易》吗?大有质疑的意味。慧远则笑而不答。

慧远大师是有名的高僧,净土宗的祖师,他学识渊博、智慧超凡,这样笑而不答,应该有他的具体意味。(剩余2062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