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菁:在上海做个“纯粹的医生”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三十多岁模样的男人坐在诊室椅子上,手上白色塑料袋里装着父亲之前做的检查的报告。他身体微微前倾,尽量靠近桌子另一边的医生,生怕错过了医生嘴里说出来的任何一个字。
赵晓菁早已习惯了病人家属脸上焦急的表情,但仍然认真地注视着这位家属,做起了解释。
这里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胸外科门诊诊室,从医近三十年,仁济医院胸外科主任赵晓菁医生总是想着如何用更好的技术改善治疗效果,如何让患者得到最恰当的治疗,为了达到他心目中理想的境界,有时候甚至不惜“得罪人”。(剩余212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