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葛藤”

——以20世纪30年代“莎士比亚化”的译介为中心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标识性概念,它的译介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曾引起热议。由“莎士比亚化”所引发出来的与现实主义的连带关系,以及衍生的莎士比亚与大众的视角、“莎士比亚化”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等问题虽然与当时苏联继承文学遗产的氛围有关,但也是需要在各自社会语境中厘清的“现实的葛藤”。(剩余16265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