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早期“童心”说的乌托邦性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内容提要:20世纪早期,“童心”作为一个高频词不断走入人们的视野。“童心”被从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中抽取出来,不仅仅源于对现实儿童的生命关怀,也与民族国家话语存在着同构关系。当民国文人把“童心”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去思考现实困境时,“童心”自身蕴涵的至真至善的“完满性”指向黑暗现实的批判性和朝向未来的超越性,使围绕“童心”展开的言说彰显出国民性改造的启蒙理性。(剩余14067字)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