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镜意象
——以小说《古镜记》为例

打开文本图片集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典型的文学意象,关于“镜”的概念解析,许慎《说文解字》就释道:“鏡(镜),景也。”段玉裁曾注:“景者,光也,金有光可照物谓之镜。”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人的传统观念中,镜子具备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清明和神异特点,因此很早就被赋予劝惩、自省、闺怨等意象特征。中国最早记载镜意象的作品可见于汉代东方朔的小说《神异经》,这部小说虽历来被认为是托东方朔之名的伪作,但据考证,这应是目前所见的最早的镜意象小说;东汉郭宪《洞冥记》有载“照见魍魉,不获隐形”的四尺金镜;晋葛洪《西京杂记》有载汉宣帝之宝镜,可见妖魅,帝崩后不知所终;晋王嘉《拾遗记》、干宝《搜神后记》均有记载镜之奇事。(剩余394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