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梦,没有酒精的酒

——张枣《镜中》对塔可夫斯基电影的美学接受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开始写作的第三代诗人感受到的生存状况与朦胧诗人有了较大不同,位列其中的张枣所作的诗歌不断受到争议,现代人认为张枣被神化,名不副实,可事实上有多少人贬低他就有多少人褒奖他,其作品蕴含的大量东方古典意象、西方诗法结构是被读他作品的人所熟知的特点。而张枣恰如他自己所言那般,写诗的向度上如今无人能超越,塔可夫斯基敏锐的美学嗅觉,让他在电影拍摄当中突破了线性叙事,每一个镜头所包含的语言恰如诗中不断出现的意象,以美的连贯给电影形成一种孤独与幻想交织宿命之感,而这种独具一格的美感在张枣的《镜中》同样能体会到: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羞涩

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最近二十年,张枣成为一位炙手可热的诗人。(剩余3986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