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寓——思想史视野下的“狡兔”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冯谖客孟尝君,有“狡兔三窟”之喻;范蠡劝文种,作“狡兔死走狗烹”之箴。自《韩非子》《战国策》《史记》起至于今日,“狡兔”频繁出现,形成了独特的文本集合。

中国古人重视“天人”“物我”关系,“动物观”为关键一端。通过驯养、利用、游赏等不同方式,由自发的观察获得认识,再由分散的认识生成条理的知识,逐渐影响人们的观念。(剩余5082字)

目录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