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端五”还是“端阳”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端午”之名,与先秦就已成熟的天文历法体系密切相关。

据说早在夏朝,历法制定者就将北斗星斗柄上经常指向北极星的第七颗星,称为“招摇”,按招摇的逐月推移而测定月次,由于招摇走到第五个月时指向“午”,便将这个月称为“午月”。

由于一年中白天最长的那一天——“夏至”,刚好出现在“午月”,阳气到这一天走到了一个“端点”,盛极而衰,阴气即将回升,所谓“阴阳生,死生分”,古人便将夏至叫做“端阳”。(剩余447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