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诗歌:在宽阔的借鉴“场”中行进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时至21世纪,新诗已有百余年的思想和艺术积累,中西文化的碰撞愈加频繁,古今诗学的转换日渐成熟。置身于如此现代、宏阔的历史背景之中,为了激发内在生机的新诗,创作者们根本不可能“闭门造车”。确切地说,21世纪诗坛既有被借镜过的西方诗歌长驱直入,势头更猛,诗人们能够间接地向遥远的庞德、拜伦、雪莱、歌德、普希金、阿赫玛托娃、波德莱尔、艾略特、泰戈尔、阿多尼斯、休斯、狄金森、米沃什、特朗斯特罗姆、策兰、鲍勃·迪伦等异域大师致敬讨教;又有羽翼已经十分丰满的新诗,不可小觑,写作者们非常便于和近在“咫尺”的徐志摩、闻一多、冯至、戴望舒、艾青、卞之琳、何其芳、纪弦、穆旦、郑敏、周梦蝶、余光中、北岛、舒婷、于坚、韩东、伊沙、翟永明、王小妮等榜样交流遨游;还有曾经辉煌无比的古典诗词重新“抬头”,成为“新宠”,诗爱者们尽可以同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苏轼、黄庭坚、辛弃疾、李商隐、李清照、柳永、陆游、李煜、纳兰性德、龚自珍等隔代先贤对话学习。(剩余4367字)

试读结束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