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洞庭湖区洲滩出露面积变化规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三峡水库蓄水后,下泄水沙过程改变,对洞庭湖出口处城陵矶水位造成一定的影响,城陵矶水位改变致使湖区洲滩出露面积发生较大变化,对湖区水资源利用、水环境生态等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利用1955~2022年实测资料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洞庭湖区洲滩出露面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洞庭湖区以微冲为主,洲滩出露面积的变化主要受城陵矶水位变化的影响;由于城陵矶水位与螺山站水位相关性好,干流河道地形变化引起枯水流量下的螺山站水位下降明显,洪水流量下的水位变化不明显;三峡水库下泄径流过程变化导致1月1日至4月20日螺山站平均流量增大,8月26日至11月15日螺山站平均流量减小;在干流河道地形变化与径流过程改变综合影响下,枯水期、消落期及汛期湖区洲滩出露面积变化不大,对湿地环境的影响不大;蓄水期洲滩出露面积则增大13.5%,流量减小是引起洲滩出露面积增大的主要因素,湖区洲滩出露面积增大引起苔草类和芦苇群落生物量不断向水深区域增加,这是汛后蓄水期湖区频繁出现“大草原”的根本原因。(剩余10457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