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思考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   要: 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感性活动分析而确立的生产力范畴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以生产力发展为主轴,以交往形式为社会内容,以共产主义革命为最终结论。新质生产力条件下新型生产工具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状况的发展对我国生产关系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突破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藩篱,建立起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剩余17395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