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楼末端公共空间感知优化设计应用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学生个体需求与学习行为日趋多样化,推动高校空间形态由功能单一向复合共享转变[1]。高校教学楼作为校园日常学习与交流的核心场所,其公共空间功能亦随之拓展,不再仅局限于通行与等候,而是承担起学习、讨论、休憩、展示等多元行为的承载任务。(剩余8730字)

目录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