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性设计驱动下的博物馆文创IP开发研究

——以《“鸭”趣节欢—岁岁鸭”数字资产设计》为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引言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革新促进了博物馆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对博物馆文创的开发提供了新导向:通过“讲故事”的手法表达设计主题,更加关注产品内在的情感价值,让情感化设计和沉浸式成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重点。

文章旨在探讨叙事性设计理论如何有效驱动博物馆文创IP 开发,通过分析《“鸭”趣节欢—“岁岁鸭”数字资产设计》作品,探讨以下问题:

博物馆文创设计如何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创新?

《“鸭”趣节欢—“岁岁鸭”数字资产设计》作品如何运用叙事性设计理论,构建独特的角色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如何增强《“鸭”趣节欢—“岁岁鸭”数字资产设计》作品的国内外传播力?

一、叙事性设计与博物馆文创IP理论概述

(一)叙事性设计理论

1. 叙事性设计的定义与内涵:叙事学的根源可追溯至俄国的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20 世纪20 年代俄国民俗学家弗拉基米尔·普罗普率先提出了叙事功能的理论框架;20 世纪70 年代,叙事学的研究范围开始扩张;最终在20 世纪90 年代,叙事学与设计学形成跨学科交融,进而促进了叙事性设计的诞生与发展[1]。(剩余6494字)

目录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