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诗学”的历史维度及当代性

——批评家孙晓娅访谈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张福超:孙老师您好,很高兴您应邀此次访谈,您兼具批评家、文学史研究者、诗人、教育工作者等多重身份,不同面向和路径的创作及研究在您这里是否发生过冲突?可否谈谈您的批评观和文学史观?

孙晓娅:好的,感谢《星星·诗歌理论》,也感谢你为此次访谈所做的准备。你提的这个问题始终伴随我的学术生涯,在我看来,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并非具有排他性,它们可以呈现出互补互促的有机状态。(剩余6256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