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当代性

——当代诗的公共性问题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有人说,或许诗歌死了。那个校园里夹着雪莱诗集,在白杨树下背诵拜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在去中心化的年代,人们热衷于地铁里的网络小说;而沽名者故作惊人之语,或洒口水,或添秽语,以博扬名立万。

但又或许,诗歌还没死。北岛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坚持开设诗歌课程,因为“只有诗歌能让我们的舌头得救”;余秀华的诗集卖出了惊人的二十多万册;“读首诗再睡觉”公众号,温暖的读诗声音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2011年,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拿下诺贝尔文学奖……

诗歌不死。(剩余6216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