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抗白斑病菌侵染的主要生理机制及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相关基因响应模式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探究玉米(Zed_mαysL:)白斑病对玉米叶片光合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谷胱片肽过氧化物酶相关基因(GSHPx)在白斑病病原菌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玉米在白斑病菌胁迫下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个不同白斑病抗性玉米自交系(高抗ZHL.908,高感QB2816)抽雄吐丝期进行人工接种自斑病病原菌试验,设无菌蒸馏水接种(CK)和病原菌接种!T)2个处理,于接种后0,48,72和I68h进行光合相关性状分析,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谷胱I肽(GSH)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ZmGSHPx基因家族6个成员(GPXI,GPX2,GPX3,GPX4GPX6和GPX7基因)的表达模式,并对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自班病菌侵染导致玉米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最大荧光 (Fss) .潜在光化学量子效率 (F/F*) 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明显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GSH含量,CAT和IPOD活性明显上升,高抗自交系和高感自交系感病叶片的GSH含量和POD活性对白斑病菌的响应时间存在差异,分别在接种后72和48h出现更明显的响应,白斑病菌侵染72b后,2个自交系的净光合速率(P)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均较CK显著( P<0.05 )或极显著( P<0.01. 下降。(剩余2728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