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NP分子标记的128份糯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和类群结构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钟昌松(1981-),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玉米耕作栽培与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玉米创新团队项目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主要参与的“中国—布隆迪玉米良种联合鉴评与栽培技术示范”成果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喀斯特地区玉米‘五改’高产高效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I项;在《玉米科学》《南方农业学报》《核农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3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1件,育成普通玉米品种8个甜糯玉米品种4个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基因型糯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类群结构,为广西糯玉米种质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10K芯片对128份糯玉米种质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类群结构,并调查植株,花期和果穗的13个性状,分析不同类群种质的性状差异【结果】7561个SNP分子标记基本均匀覆盖整个玉米基因组,主要等位基因频率(MAF}为0.500\~0.969.平均为0.702:基因多样性(GD)为0.06I\~0.500,平均为0.388;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59\~0.375,平均为0.307。(剩余2209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