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律动:192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声景”与文化表征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一段时期以来,“声景”理论及其相关研究成为国内外学界的研究热点。作为一种发端于现代性批判的前沿性理论,“声景”对于我们开展立足于现代性反思的相关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192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作家们笔下书写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性的声景观,其中,以“钟声”“锣声”为代表的乡土“声景”表征着20世纪开端中国乡土中新旧文明的冲突,封建固守纲常的宗法制与民主科学的启蒙思潮的对抗,同时,又蕴含着作为“五四”一代文学知识分子的乡土小说作家的“怀乡”情结。(剩余9199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