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名散文的内倾性探究

——以20世纪20—40年代散文创作为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晦涩难懂一直是废名创作研究方面的一大话题,不同的学者从古典文化、现代性、佛学禅宗等角度对此展开分析。实际上,废名的晦涩难懂并非是即刻形成的,他的散文创作在20世纪20—40年代呈现向内转的态势,而这种转向最终演变成一种内倾性的写作。通过对废名散文内倾性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废名对灵感与自我表达的追求,这也推动废名文章最终形成“隔”的美学风格,而晦涩难懂则是这一美学风格的特色之一。(剩余4330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