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孤独症诊疗提供“中国方案”
——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徐鹏

打开文本图片集
类脑人工智能、脑机接口,这些科幻电影中的概念,如今已进入我们的真实生活。
在四川成都前沿类脑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徐鹏轻轻拂过那顶看似普通的无线干电极脑电帽,帽檐下隐藏的干电极就像8个“爪子”,触角可以轻松透过头发与头皮接触。开启监测后,屏幕上的脑电信息随着监测波动,并在后台形成准确率达91.67%的专业报告;另一个“∞”形状的靶向经颅磁治疗仪,则通过人工智能定位患儿脑部异常神经环路,就像为大脑做一场无声的调音,用磁脉冲精准调控认知功能,让紊乱的神经重回和谐乐章。(剩余327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