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血管组织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应用对比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探讨乳突肌瓣、临床常用游离皮瓣和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癌患者疗效及对吞咽功能、语音功能和伤口美观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2022年12月于笔者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乳突组(n=30,采用胸锁乳突肌瓣修复)、游离组(n=33,采用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和颏下组(n=27,采用颏下岛状瓣修复),比较三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皮瓣面积、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第3个月复查皮瓣修复效果[存活情况(完全成活、部分坏死、完全坏死、皮瓣成活率)、瘢痕挛缩、肿物安全性(复发/转移)],术后第12个月,比较三组吞咽功能[吞咽功能评价工具(Clinical nursing swallowing assessment tool,CNSAT)]、语言功能(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字表)及伤口美观满意度[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剩余1211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