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和焦点:民国时期社会话语转换和史学体系拓展中的“帝国主义”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 要:“帝国主义”一词20世纪初在汉文报刊陆续出现,后来的近50年里逐渐成为国人烂熟的名词,成为中国与域外文化交往和交流的一个结合点,也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向和学术实践的焦点。研究其民国时期的在华传播及其影响,对于认识民国时期社会话语的转换、民国史学体系的拓展,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这一时期,国人从最初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到朦胧意识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危害,再到明确提出“打倒帝国主义”的革命纲领和口号,并为此而宣扬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反映出“帝国主义”代表了社会话语转换的风向。(剩余15353字)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