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向一个诗性的“新我”:以《山水:富春江作为方法》为例看山水影像计划(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三、山水影像计划的由来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艺术场域中常见破碎、紊乱、偏执甚至崩溃的症状性面貌。这是人们在消费与网络共构的景观社会中心力耗散、心神涣散状态的一种折射;是近200年来中国遭遇外敌侵略,中华文明遭遇现代技术冲击的一种征兆;更是在文化冷战的格局下,人们被遮蔽事实真相,因而历史感薄弱、世界观紊乱、文化自信缺失的表征。(剩余4638字)

试读结束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