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经验与“阶级”方法的摩擦、耦合

——《还乡记》的版本考释兼论沙汀1940年代创作转型的方法与困境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  要:《还乡记》是沙汀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有意识”地向下书写普通农民阶级斗争的转型之作。虽然这部小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文学史中颇受好评,但沙汀却三次修改文本。这种“不安”的背后,是“熟悉”的川西经验与“应该”的阶级方法之间摩擦、耦合的过程。真人真事如何上升为更典型的人物与事件,川西特殊的革命实践如何带有中国革命更为普遍的色彩,感性的深入生活如何追上理性的组织生活的节奏,这些核心问题始终环绕文本并“袭扰”着沙汀的文学创作与文本修改。(剩余16714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