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革命与“审美”的建构
——论宗璞《红豆》中的“文本性态度”
摘 要:作为宗璞早期的代表作,《红豆》获得了极高的讨论度,而跨越不同时代政治语境中的讨论都充分注意到“革命与恋爱的冲突”以及知识分子在“十字路口”的抉择,但对其叙事中的情感作用机制却缺乏充分的阐释。通过将之与宗璞小说处女作《A.K.C》(1947年)对读,发现跨越新旧中国的时间界限,《红豆》(1956年)也一样对于“恋爱”有着从古典的感伤主义中得来的“文本性态度”,不同的是前者是构筑了一道隔绝时局纷扰的屏障,而后者却借重对于革命话语的顺应。(剩余1624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