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时期东北文学场域中的共同体意识

——以汉语小说与朝鲜语小说为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  要:抗战时期的东北文学场域是由不同语种构成的复合文学场域,存在汉语、日语、朝鲜语、蒙古语、俄语等语种的文学,且各语种文学在权力场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其中,源于本土的汉语文学与源于移民的朝鲜语文学的创作主体与受众在权力场中处于被统治地位,在东北文学场域中也属于边缘化的地位。由于创作主体相对封闭的生活空间和语言的差异,两者之间的交流甚少。(剩余8929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