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艾约堡秘史》 中的流浪书写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叙事传统中,“流浪”的定义通常为“居无定所、辗转迁徙”的生存状态。学者陈召荣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理论延伸,指出其本质特征在于主体处于一种物质与精神双重维度上的归属缺失,以及由此衍生的持续性空间位移与身份游离1]。可见,“流浪”概念的阐释维度已超越了物理层面的空间迁徙,当世俗生存实践与精神价值体系间发生结构性断裂,主体往往陷入认同危机与意义真空的双重困境。(剩余4318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