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开放式球棍模型发展模型认知的教学实践
——以“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为例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以新教材实验活动为基础,通过“3×n”教学模式构建“问题活动评价”主线,利用开放式球棍模型和自制教具,突破碳原子成键特点教学的重难点问题,驱动学生在搭建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内化,培养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通过课堂效果的评价,对模型搭建活动和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关键词: 中学化学; 有机化学; 模型认知; 开放式球棍模型; 碳原子成键特点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4)12004407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1 教学分析
1.1 教学主题分析
“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作为高中有机化学的开端,位于人教版化学(2019版)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的第一节第一课时,要求学生了解碳原子的成键规律,基于有机碳骨架的结构特点认识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进而认识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剩余580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