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山区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以平塘县为例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基于平塘县2012年和2022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探究耕地“非粮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耕地坡度、耕地质量、道路距离、居民点距离、水源距离5个因子对耕地“非粮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平塘县现状耕地为30 946.67 hm2,耕地“非粮化”面积为20 046.68 hm2,耕地“非粮化”率为39.31%;中国天眼5 km范围内耕地“非粮化”率达到63.70%,远高于全县耕地“非粮化”率;(2)耕地“非粮化”变为林地的面积为17 080.00 hm2,变为园地的面积为2 826.66 hm2,两者共占耕地“非粮化”面积的99.30%;(3)随着耕地坡度增加,耕地质量降低,离居民点、道路、水源距离增加,耕地“非粮化”率均显著上升。(剩余941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