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编写振兴“代码”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嘀——”轻点手机屏幕,一台搭载了北斗导航的白色机器人在南漳县农业产业示范园的大棚里应声启动,矮胖的车身搭载着钢铁“手臂”,在田埂间灵活穿梭,把细密的雾化农药精准喷洒到有病虫害的叶片上。这一幕不是科幻电影,而是38岁的新农人刘晓明打造的“智慧农场”日常。从军校高才生到“乡村振兴助农先行官”,刘晓明用11年的时间,将科技创新深植于泥土,一步步把智慧农业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剩余1976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