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中考真题,提高备考效益
——以2022年四川泸州中考文学类文本《对对红》为例
在每年的中考备考中,中考真题讲练都是重头戏。可不少人视各地的中考真题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是机械地将命题人给出的初始答案搬到课件上,在课堂上使出浑身解数,将学生往“参考答案"的框里赶。教者浑浑噩噩亦步亦趋,学生不明就里鹦鹉学舌;长此以往,本应灵光乍现的语文课堂会变成深刻思想和丰富灵性的绞杀场…怎样才能改变目前语文教学这种“凄凄惨惨戚戚”的局面呢?愚以为,理性审视中考真题,大胆优化试题题干和参考答案,并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根据真题文本特色,精心创设探究性思考题,带领学生“先走进去,再跳出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即可破茧成蝶,绽放精彩。(剩余529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