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博物君子”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公元前五四一年,晋平公有疾,郑国大夫子产奉命赴晋问疾。在得知卜人“实沈、台骀为祟”的占辞后,子产凭借自己渊博的知识精准地得出“实沈”为参神、“台骀”为汾神的结论,解决了连晋国史官都无法回答的疑难问题,晋侯称赞其为“博物君子”。其实,不唯子产,在春秋中后期还活跃着一批以“博物”见长的上层知识群体,譬如对皋陶、庭坚的历史了然于心的鲁国大夫臧文仲,熟知高阳、高辛、帝鸿、少昊氏等上古帝系知识的鲁国大夫季文子,因习于《春秋》而被聘为太子彪之傅的晋国大夫叔向,将羿浞代夏、少康中兴等故事娓娓道来的晋国大夫魏庄子,还有将爽鸠氏、蒲姑氏、齐太公等夏商周历史信手拈来的齐国大夫晏子,以及对上古名官制度如数家珍的郯子等。(剩余2750字)

monitor